端午节的习俗和来历
查看人数:发布时间:2022-05-21 16:00:02
内容详情
1.端午节是中华民族比较古老的民间节日。它比较初是古代百越崇拜龙图腾的部落举行的图腾祭祀节日。古代百越有以赛龙舟的形式祭祀龙族祖先的习俗。
2.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,端午节时用石头跳汨罗江自杀,后来又把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;有些地方还有纪念伍子胥、曹娥、介子推的语录。
3.一般来说,端午节起源于南方百越的图腾祭祀,被认为是“邪月邪日”,始于北方。它融入了夏季“祛病防疫”的时令风尚,并附以纪念屈原跳江自杀,比较终形成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。
4.“段”字意为“首”,所以“段午”意为“初五”。按照历法,五月是“午”月,所以“端午”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“端午节”。燕京岁时记记载:“初五是五月初五,盖段字注音也。”
5.在湖北、湖南、贵州和四川,端午节分为大端午节和小龙端午节。小龙的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,而大龙节是农历五月十五。
6.古时候百越之地,有在太阳强时,以午、月、午赛跑的形式祭祀龙族祖先的习俗。,龙舟仍然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。
7.古书记载,端午节吃东西比较早出现的是西汉的“猫头鹰汤”。史记孝道纪律性引自淳的话:“汉朝把枭送到东郡,五月五日,是枭汤赐百官。给邪恶的鸟,所以吃它。”。档是端午节的主角——粽子,出现在东汉末年。直到晋代,粽子才成为端午节的食物。
8.饮蒲酒、雄黄、朱砂酒,以酒喷之。冯明荥经月令广义:“五日,朱砂酒辟邪,酒染额胸手足心,故无毒蛇(古书毒蛇一种)。还要在墙壁、门窗上洒水,避免毒虫。”这种习俗流传很广。
9.挂艾草、菖蒲、榕树枝。端午节时,门口挂着艾草、菖蒲(蒲建)或石榴和大蒜。通常艾草、榕树、菖蒲用红纸捆成一捆,然后插或挂在门上。因为菖蒲是天上五灵之首,象征着不祥之剑的去除,因为生长季节和形状被视为“百年殷琦”的感觉,叶子呈剑形,可以插在门口辟邪。
10.香囊,也称为香囊、小袋、钱包等。都是用五色丝线包裹,用碎布缝制而成。用香料(由白芷、川芎、曹勤、排草、山奈、甘松、高本等中草制成)填充在胸前,香气浓郁。
11.躲避端午节是端午节的习俗,指新婚或已婚妇女回家过年。简称“躲下午”,又叫“躲尾五”。把5月、5月5日作为恶月恶日是很常见的,所以很多事情需要避免,因为有接女回家躲端午节的习俗。
上一篇:生姜和老姜的区别
下一篇:社保卡可以异地办理吗
猜你喜欢
网上资讯热门信息
- 12315投诉淘宝店最狠的方法42546人关注
- 我在唯品会工作了四年36608人关注
- 放暑假是几月几号202135970人关注
- 热水器十大公认品牌排行榜30876人关注
- 千万不要买长期净值型理财29330人关注
- 微信视频显示通话中断是什么情况21657人关注
- 中国十大连锁酒店排名19647人关注
- 四川方言骂人脏话大全18125人关注
- 差评和投诉哪个影响大17394人关注
- 新农保一次性补缴4500014465人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