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行业资讯 > 网上资讯

土壤采样三点法

查看人数:发布时间:2022-04-28 08:12:01

内容详情

1.首先,在了解污染源、污染模式、污染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,考虑土壤类型、成土母质、地形、自然植被或作物等因素,布置采样点。田地小,形状规整,可用对角线法、梅花法;如果场地形状不规则,地形变化,或者面积较大,可以采用棋盘法或蛇法。尽量代表采样点的主要土壤类型及其污染程度;同时,应收集未受污染的土壤作为对照。

2.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分布既包括距污染源距离造成的水平差异,也包括不同时间等因素造成的垂直差异,因此应根据土壤剖面水平分层采集土壤样品。土壤剖面的分层应考虑各种土壤的赋存水平,并考虑土壤不同的力学组成、结构和有机质含量,选择比较具代表性和比较均匀的土层采集土样。有时,为了全面反映污染物在剖面中的分布特征,采用连续采样的方法。如表土层每隔5 cm分层,核心土和底土每隔5或10 cm分层进行连续取样。一般先取底层土样,再逐级向上取样。

3.采集土壤样品的时间和数量取决于采集的对象和目的。为了确定某种农的残留量,应在当年施用该农前采集,或在作物成熟时与植物样品同时采集。由于研究目的不同,对土壤样品的采集有不同的要求。如果研究土壤的物理性质,要求取原状土样,即采集的土样要保持其自然结构和水分状态。

4.为了研究土壤水分与作物产量的关系,需要在每个生育期采集2 ~ 3米深度的土壤样品。为了研究土壤形态特征,要求采样层之间的边界清晰,并能观测到各赋存层的结构、质地、新生体和地下水位。为了研究土壤的化学性质,在特征深度只能采集到足够的样品(例如1 ~ 2公斤),而不能保持原来的形状。

猜你喜欢